找到相关内容96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以出家僧众为佛教重心的传统能继续维持吗

    言:「若欲修行,在家亦得,不由在寺。在家能行,如东方人心善;在寺不修,如西方人心恶。但心清净,即是自性西方。」致使一般自视较高的居士,不愿向僧众稽首顶礼,自称弟子。另外,根据净土教典,往生西方不一定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03143397.html
  • 净土文类聚钞》编者序

    ;此四法之因果是「往相回向」(往生净土成就佛果之过程,由弥陀功德回向与众生所成就。)接着说明「还相回向」(从净土还来娑婆救度众生之力量,亦由弥陀本愿力所成。)最后彰显净土机缘成熟,释尊宣说净土教典,...

    慧 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70546312.html
  • 武威佛教文化教育基地-----蜻蜓村清凉寺

    居士赠玉佛五尊,香港居士赠铜佛一尊.随后当地的寺院相继开放.所以清凉寺被称为武威佛教文化教育基地.也称"玉佛寺'. 清凉寺,东与佛指舍利出土地法门寺邻.西与世界佛教文化遗产敦煌石窟相近.本寺以佛的教典为...

    释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4751365.html
  • 关于道次第学修

    学者无法领会佛法整个扼要,所以是有危险的,对于后世学习的人不一定适合。以教法长久住世的眼光而言,第一种修学方法非常重要。 祈竹仁波切曾经开示(大意):噶当派的三个分支:教典、道次第、教授派。虽然现在不存在了。但是其实是对应着三种学修的方式:教典派对应着藏地僧人学五部大论那种方式。道次第派对应着我刚才说的以道次第为核心,好好学习广略论。教授派对应着直接按照乐道、速道去实修。但是,如果真的单纯依教授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5853579.html
  • 无上密咒-阿弥陀佛

    南无阿弥陀佛! “念佛具足不可思议功德,我们当一门深入,今生今世老实念佛,不夹杂,不三心二意。 因为念一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就等于总诵三藏十二部经典; 一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就是禅,大集经云:「若人但念阿弥陀,是名无上深妙禅。」; 一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就是密,六字洪名,全依梵文,未翻一字,是至真至简之咒! 既是禅又是密,又能总括三藏十二部教典,念佛真的是不可思议!” 佛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73654104.html
  • 红莲遍地开

    穿,经过每一个节而爬出来,这未免太麻烦了;修禅、律、教、密等宗,就有如上面的困难。   修禅宗,要打坐,可是又容易堕入歧路。   修律宗,要背熟无数的戒律,严守戒条。   修教宗,要阅读很多教典...

    宣化上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90154187.html
  • 中国佛教宗派概况

    创立的宗派。因为是以弥勒说,无著记录整理的《瑜伽师地论》为根本教典而立宗,所以叫瑜伽宗。我国唐代玄奘法师译传此宗,以分析法相表达“唯认真性”而得名法相宗,唐代盛兴后渐衰,但传至日本。  3、天台宗: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53255495.html
  • 印度后期密教管窥

    印度后期密教管窥  为便于大家研究印度,末学摘译了日本春秋社《密教系列——印度密教》(作者:立川武藏/赖富本宏)的观点,特此说明,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。  印度后期密教的教典按照四种方式分类:所作TANTRA、行TANTRA、瑜伽TANTRA和无上瑜伽TANTRA。  坦多罗tantra的词根tan的原义就是生殖、繁衍。它继承了印度教中性力派(纵乐派)的思想和实践。性力派特别重视性能量和性信仰仪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41857542.html
  • 简述经典结集的因缘及四阿含经的主要内容

    ,主要内容除含括有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、佛陀本生、诸弟子本事、制律因缘和戒经教义外,并有种种菩萨意义的演化、空义的发扬、他方佛土的出现等大乘佛教的思想。   四阿含经虽为原始佛教的小乘教典,却是大乘思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53859486.html
  • 用荣辱观培养人的道德 --一个佛门弟子对荣辱观的一得之见

     用荣辱观丰富人的道德修养。佛教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”的宗旨,正是净化人心,净化社会,圆满道德的良津,它的三藏十二部教典是实现道德的指南,诸佛菩萨是道德家,五戒十善是道德的纲目,六度四摄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73360133.html